English

《千秋之约》——三代教师的心路历程

1999-06-24 来源:光明日报 孟繁树 我有话说

在近年来出现的反映教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20集电视连续剧《千秋之约》(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教委和广州电视台联合摄制)无论是就内容的丰富性而言,还是就思想内涵的深刻性和审美品位的独特性而言,都称得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它的问世,把以校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电视剧在审美领域里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千秋之约》的成功首先在于它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剧中故事发生在“文革”结束后大学第一次招生前后,情节一直发展延续到20世纪末的今天,在2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观众既真实地看到了以南州市德正中学为缩影的中国教育事业从恢复到发展的全过程,又形象地看到了辛勤地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三代教育工作者们前赴后继的奉献精神和他们那丰富的内心世界。剧中提出的对于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作用的思考,围绕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争论而显示出来的教育改革的必然性,以及对于教育工作者自身人格和价值的反思等问题,既有现实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感,又发人深思和给人以启迪。

《千秋之约》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它的切入视角和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将镜头直接对准教育工作者自身,剧中围绕着青年教师郑亦铭、田志杰和艾雨的感情纠葛与他们走过的从成长到成熟的生命历程,成功地塑造了三个既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又很有代表性的新时代教师的形象。不但如此,编导者还超越了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写教师为人的层面,上升到从人性的层面来揭示这些人物的灵魂和人性的复杂内涵,于是这三个形象就不仅显示出教师形象的特有价值,而且具有了普遍性的审美意蕴。剧中的叙事方式也很别致,编导者并不刻意追求矛盾冲突的戏剧性,而是常常采用抒情的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为这部作品蒙上一层理想的色彩。

《千秋之约》在审美上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郑亦铭和田志杰的形象。这两个形象无论是在教育题材的作品中,还是放在影视作品的大背景下,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郑亦铭的最大特点是真,田志杰的最大特点是假,这不仅形成他们性格上的巨大反差,而且决定了他们各自的行为方式和为人的准则。

郑亦铭的真贯穿于他的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他以真情和真心对待他所选定的教育事业。从当年荔枝湾小学的代课教师到后来他长期为之奋斗的德正中学,直至他成为南州市教委副主任,郑亦铭始终将全部心思扑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这种真情不但激励他做好本职工作,而且也不断地激活他的聪明才智,使他既能在教学工作中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又能在教育改革中接受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在感情领域里,他的真情体现为夫妻之情、朋友之情、师生之情和同事之情,这些感情都是那么诚恳、真切和率直,其中他与艾雨的夫妻之情和他与王冰冰的师生之情尤其感人。郑亦铭与艾雨长期相爱,他们的结合本是情理中事,谁知由于他们初恋不懂爱情而被田志杰钻了空子,艾雨从失身到堕胎,陷入极大的悲痛和失望之中。郑亦铭在这时不但出现在艾雨的面前,而且克服了传统偏见和心理障碍,重新以自己那深深的爱抚平艾雨的心灵创伤,并使她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郑亦铭所作的这一切,既需要超常的勇气,又说明他对艾雨的爱是深沉而又无私的,他以自己的行为实现了一次人格和爱的升华。郑亦铭与王冰冰的情感纠葛最初起因于师生之情。在郑亦铭因抢救落水学生而身受重伤生命垂危之际,这种感情一度转化为纯洁的爱,并因此为他那垂危的生命注入生机,所以这种爱不但是纯洁的,也是美好的;特别是当它恰到好处地得到控制之后,就更为人们所乐于接受。作为一个有真性情的活生生的人,郑亦铭的性格中既有很多闪光点,同时也有不少缺点,如他的急躁、轻信和不拘小节等等,但惟其如此才恰恰说明并反衬了他真的可信和可爱。

田志杰则是假的化身,他从性格特征到行为方式都贯穿一个假字。但是,他的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假,而是一种经过周密思考后而加以精心伪装并包装得天衣无缝的假,其结果不但能够长时间地蒙蔽很多人,甚至以假乱真到就连自己也信以为真的程度。如果说当年他当知青时所编造的救人故事还仅仅是为了满足虚荣而牛刀小试的话,那么他不顾与郑亦铭的朋友之情而欺骗和玩弄艾雨的感情,则说明他的虚伪和自私已经达到不择手段的地步。此后他对郑亦铭的欺骗,对妻子甘枚的欺骗,以及正在对工商行长关雅妮所进行的感情的欺骗,说明他的骗术已经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他的人格和心灵都已堕落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但是,编导者并没有把这一人物简单化和漫画化,他不仅有一副正人君子的外表并风度翩翩,而且才华出众,并且不乏敬业精神。可惜的是,这些优点不是成为他掩饰虚假的伪装,就是成为他达到个人目标的资本,所以他不但可以一路无阻地售其奸,而且总是频频得手,直至最后他还是谋得一个县级市的副市长的职位。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田志杰的形象是极有特点的,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